如涵签订私有化协议:打3折“收割”,业绩受困于张大奕绯闻事件

如涵签订私有化协议:打3折“收割”,业绩受困于张大奕绯闻事件
2021年02月04日 21:39 贝多财经

中概股如涵控股(NASDAQ:RUHN,下称“如涵”)私有化一事获得新进展。

2月3日,如涵控股发布公告,称其已与RUNION Holding Limited(母公司)和RUNION Mergersub Limited(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签订合并协议与计划(私有化协议)。

根据协议,合并子公司将与如涵合并,并入后者公司,由如涵将继续作为尚存实体并成为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协议显示,如涵的股权价值约为2.964亿美元,略高于如涵的市值。

据了解,买方集团将以每股0.7美元(或每ADS 3.5美元)现金,收购买方集团尚未持有的如涵所有已发行的普通股。如涵称,这一价格较其私有化提议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020年11月24日ADS收盘价溢价约13.65%。

公告显示,如涵三位创始人冯敏、孙雷和沈超(买方集团)将为此次合并向RUNION Holding Limited提供股权融资。如涵称,预计合并将在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即从纳斯达克市场退市。

2020年8月,如涵发布的年报(20-F)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7月31日,其已发行在外流通普通股420,956,644股。其中,冯敏持股51.5%,孙雷持股25.0%,沈超持股11.2%。

根据公开信息,如涵于2019年4月3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为12.5美元/股。而截至2021年2月3日美股收盘,如涵的股价仅为3.38美元,较发行价下跌72.96%。

而如涵达成的私有化协议价格,也较发行价减少72%。这也意味着,在不考虑分红等情况,如涵IPO时的投资人浮亏约72%,相当于打了3折。不仅如此,如涵还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据贝多财经了解,如涵被认为是“网红第一股”,主要通过网红(KOL,关键意见领袖)带动电商业务。如涵2020年11月23日公布的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如涵控股签约KOL共180人。

2021财年第二财季(对应自然年2020年第三季度),如涵营收2.485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2.727亿元下降约9%。报告期内,如涵净亏损3120万元,2019年同期净亏损5010万元。

此前的数据显示,2019财年、2020财年,如涵的营收分别为10.93亿元、12.96亿元;净亏损分别为2940万元、2640万元。2021财年上半年,如涵营收5.29亿元,净亏损8780万元。

截至2020年9月30日,如涵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7.145亿元。据了解,如涵预计其2021财年通过平台模式获得的服务净营收将达到5.200亿元至6.100亿元,同比增长72%至101%。

不过,如涵2021财年第二财季(2020年第三季度)的自营业务下产品销售收入为1.292亿元(1900万美元),2019年同期为2.079亿元。同时,其网店数量从2019年同期的23个减少到17个。

如涵还称,其自营模式下的网红数量从2019年同期的7个减少到3个,且自2020年4月起,由于相关的负面影响,如涵其中一个头部网红的店铺收入显著下降。

贝多财经了解到,如涵所称的头部网红即为其联合创始人、CMO兼股东张大奕。2020年4月,天猫淘宝总裁蒋凡妻子向张大奕发难,喊话张大奕称“再来招惹我老公我就不客气了”。

作为舆论事件中的主角之一,蒋凡被取消阿里巴巴合伙人身份,并被记过处分,降级,职级从M7(集团高级副总裁)降级到M6(集团副总裁),并取消上一财年度所有奖励。

而张大奕的网店销量则出现大幅下滑,如涵也因此开启了转型。此前的数据显示,2017财年、2018财年、2019财年前三季度,张大奕分别为如涵贡献了50.8%、52.4%与53.5%、53.5%的收入。

早前,王思聪曾狠批如涵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业绩亏损,营销费畸高;二是对“张大奕品牌”依赖度过高,比例不健康;三是网红模式没有验证成功,也没有造出新KOL。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