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招股书更新:估值两年缩水逾百亿美元

陆金所招股书更新:估值两年缩水逾百亿美元
2020年10月23日 20:02 Metal财经007

估值、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

出品|纵横陆家嘴

撰文|鲍比

美东时间2020年10月22日,金融科技三巨头之一的陆金所控股(LU.N)更新招股书,其备受外界关注的募资额和最新估值也同步给出了答案。

招股书显示,陆金所此次IPO拟发行1.75亿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发行价区间为11.5-13.5美元/ADS,总股本将为12.20亿股普通股(每2股ADS相当于1股普通股)。按发行价区间计算,陆金所募资额区间为20.13亿美元到23.63亿美元,对应估值区间为280.53亿美元至329.31亿美元;

若承销商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该公司总股本将增加至12.33亿股普通股,募资额区间也将提升至23.14亿美元到27.17亿美元,对应估值区间为283.54亿美元至332.86亿美元。

这意味着,尽管融资规模符合此前的市场预期,但陆金所最新估值区间下线较两年前394亿美元的峰值已下挫逾七成,估值缩水超过百亿美元。

即便按照区间上线计算,陆金所估值也减少了61.14亿美元,降幅为15.52%。这不仅令该公司成为拟上市的金融科技三巨头中唯一一家估值连续两年下滑的独角兽,也令"平安系"的科技版图整体估值继续承压。

陆金所控股发行信息

作为"平安系"科技业务的核心公司,陆金所控股成立于2011年,凭借母公司中国平安(601318.SH)的金融全牌照优势,迅速成长为"中国P2P一哥"。受益于此,陆金所估值也水涨船高,从2015年A轮融资后的97亿美元暴涨至2018年的394亿美元,期间亦多次被外界传出独立上市的消息。

然而,成也P2P败也P2P。受2017年开始的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影响,陆金所控股IPO进程被迫搁浅,其互金布局也由此前的单一P2P业务逐渐发展为去"P2P"化的全金融领域线上财富管理公司。

特别是在P2P业务清退加速和弥补P2P概念缺失的消费金融牌照直到今年四月才获批开业双重因素影响下,陆金所历时近五年的IPO坎坷路终于在今年的金融科技公司上市潮中迎来撞线机会。

纵横陆家嘴注意到,随着"去P2P化"启动,陆金所的估值就已进入下滑通道。中国平安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公司整体估值为700亿美元。其中陆金所以394亿美元估值占比56.29%。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旗下科技公司整体估值小幅下滑至691亿美元。其中三家上市公司平安好医生(1833.HK)、汽车之家(ATHM.N)和金融壹账通(OCFT.N)市值之和占比上升近6个百分点至30.21%。陆金所控股、平安医保科技和其他科技业务整体估值则出现不同程度缩水。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平安官网显示,科技公司整体估值重回700亿美元。其中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和金融壹账通市值之和较上一年年末大增逾百亿美元至319.25亿美元,占比大幅提升至45.61%。

也就是说,陆金所控股、平安医保科技和其他科技业务的整体估值之和已不及陆金所控股两年前394亿美元的估值峰值。而新收入囊中的消费金融牌照显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成为支撑其估值回暖的"新法宝"。

除"P2P"的影响外,陆金所归母净利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也是其估值承压的因素之一。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陆金所控股分别实现营收405.00亿元、478.34亿元和256.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5.58%、18.11%和9.55%。其中基于"平安普惠"品牌的零售信贷业务收入贡献超过九成。

受营收增速放缓以及疫情冲击影响,陆金所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133.32亿元和72.8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1%和-2.68%,而其ROE、ROA和净利润率等盈利指标呈全线下滑态势。而该公司上市后如何在全面清退P2P业务后提升盈利能力并扭转估值颓势,值得持续关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