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头条

马云、浙报及神农溪上的纤夫

创事记

欢迎关注“创事记”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猛哥

来源:猛哥(ID:wm221x)

1

“浙江在线”曾发表了一篇文章《西湖六公园英语角不敌广场舞,马云当年老巢被大妈侵占》。

标题颇有金庸武侠风。

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马云当年都是从这里学出去的呢。”

老王说,马云上高中时就常来英语角找老外练口语,除了英语特别好,其他功课都很一般。有一年考大学数学考得很差,马云那些天来英语角时心情低落,自己还拍着肩膀安慰过他。

老曾说,90年代初那几年,马云几乎每周都来,他词汇量很大,自己遇到不懂的单词也向他请教。

老张说,有一回在文三路上碰到马云,大家常去英语角所以很熟,自己骑自行车,马云骑一辆助动车,停下聊了几句。马云知道老张精通水电,还说自己过段时间要装修房子到时候请老张帮忙。

英语角分别后,他们后来都没见过马云。

2

英语是马云的魔棒。

1988年,他从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英文及国际贸易讲师。他教书应该不赖,获评杭州市优秀青年教师,还是英语角的红人。

1993年,《浙江日报》报道了西湖边的英语角,那是马云第一次登上省报,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后来,浙江省交通厅要委托一个人去美国催讨一笔债务时,马云被选中了。

在西雅图,马云第一次见识到了互联网,立即决定和朋友合作,做一个项目,并起名中国黄页(china page)。

如此看来,《浙江日报》对马云有恩。

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那时报纸还真有分量,一篇“豆腐块”文章都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件事的走向。

3

1995年12月,马云来到北京。

中国黄页在杭州出名之后,马云想要进一步在全国拓展市场。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一名司机。

《北京青年报》是共青团北京市委机关报。就算是司机,也自觉高人一等,神通广大。

马云递给司机一篇稿件,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

别说,这个司机还真有能耐,帮马云发了5家报纸,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

马云认为《中国贸易报》很有眼光,找到了该报副总编孙燕君,跟他谈了两天两夜。“当时他和我一样不懂互联网,但是他觉得互联网肯定有戏,他说马云,我支持你。”

一个月后,马云掏3万元钱,在北京长安俱乐部搞了一个宣讲会,孙燕君帮忙请来京城各大媒体30多位记者。

那天,马云讲了两个小时,讲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有什么前途。

马云没等到文章见报。因为,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来,要求暂时不要宣传互联网。“他们说,马云,你如果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

马云又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个行政人员。有天晚上,马云去找他聊天,偶遇《人民日报》发展局局长谷家旺。

听马云聊完互联网,谷家旺对他说:“你应该给《人民日报》处以上干部讲一次Internet。”

随后,马云给《人民日报》讲了两次Internet,并参与了《人民日报》上网的框架构思。“《人民日报》对我还不错,我把北京杭州来回的车票钱,还有日常开支都赚回了。”

4

马云信心百倍,把团队拉到北京。

在这过程中,他又认识了一个女性。她叫樊馨蔓,浙江杭州人,比他小两岁。

樊馨蔓1993年开始在央视新闻评论部工作,后来是《东方时空》制片、《感动中国》总导演、《中国魅力城市》总导演。

机缘巧合,马云认识了樊馨蔓,两个老乡在帝都相遇,眼泪汪汪。马云的热情打动了樊馨蔓,她决定为他拍一部叫《书生马云》的专题篇。

樊馨蔓本是好意,想帮助马云打开知名度。结果,这部纪录片真实记录了马云的凄凉遭遇,上门推销时,屡屡被当做骗子轰赶。离开北京时,他在出租车上暗暗发誓:“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了,你们就都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了。”

马云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但他和樊馨蔓成了好朋友。

樊馨蔓在中央戏剧学院进修时候,认识了张纪中,并成为恋人。

后来,樊馨蔓介绍了张纪中与马云认识。马云十分喜欢金庸,张纪中则翻拍了大量的金庸剧,俩人很投缘。

张纪中拍《笑傲江湖》时,马云想客串他最爱的“风清扬”;张纪中拍《天龙八部》时,马云想客串“无名老僧”;张纪中筹拍《碧血剑》,马云又想客串“穆人清”。

是不是挺有意思?马云想客串的都是世外高人,不过最终都因没有表演功底而作罢。

很多年后,马云自己掏钱,拍了一部《功守道》,才过足了演员的瘾。

马云发达后,曾将华谊股票作为礼物送给樊馨蔓,但樊馨蔓当时对这些没有兴趣,让马云将股票记在张纪中名下。再之后,张纪中就坐拥亿万身家。

2016年,樊馨蔓和张纪中离婚,跌宕起伏。

当然,这都是后话。

5

96年3月,杭州电信也做了一个中国黄页,抢夺市场,马云决定和杭州电信合并,他的中国黄页作价60万元,占30%股份,杭州电信投现金140万,占70%股份。

电信本就强势,又是大股东,可想而知马云有多失落。

尽管事业遇阻,但之前在北京媒体圈,马云的一番操作猛如虎,声名在外。

1997年,外经贸部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邀请马云进京,外经贸部承诺给200万做启动资金,并给马云及团队30%的股份。

马云决定放弃中国黄页,把自己所持21%的股份以每股两三毛钱卖给了公司,拿回了10多万。

马云带领5个人再次北上,租了一个小房间,苦干了15个月,网站都搭建出来,还赚了钱,但双方理念发生差异。外经贸部要做大企业的生意,马云想做小企业的生意。

马云跟外经贸部一拍两散,但借助外经贸部平台,他认识了杨志远。

几年后,阿里巴巴大战eBay,需要子弹,是杨致远给了马云一大笔钱,最终把eBay赶出中国。

6

二次“北伐”失败后,马云带人返回杭州。

1999年3月,马云正式辞去公职,与18罗汉凑够50万元,创建阿里巴巴。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网站上线,人手不够。但阿里巴巴的办公室藏在小区里,常常被应聘的人当做是骗子公司。

马云打算在报纸上登招聘广告,他的广告词很嚣张:阿里巴巴是一家高速成长的高科技跨国企业,致力于为全球商人提供基于Internet的商务服务。

广告词中还有英文:“if not now,when?if not me,who?”

更夸张的是,在薪资方面,阿里巴巴开出了3万—10万元/年的高薪。年薪10万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典型就是一个骗子公司的嘛。

很多报纸都拒绝了马云的广告,只有《浙江日报》旗下《钱江晚报》应允,

1997年后,中国每个主要城市都差不多办起了一张都市类报纸,因为接地气,发行量节节攀高,影响大,效益惊人。

1999年9月,《钱江晚报》刊登了的阿里巴巴的招聘广告。

招聘的职位有:软件开发工程师(4人)、系统管理工程师(2人)、网页制作及平面设计(2人)、信息编辑(10人)、行政秘书(1人)。

招聘条件中包含:熟悉大型数据库基本原理;web开发,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英语六级以上;英语专业要求8级有第二外语优先;有会计上岗证优先等

20年后,马云回忆说,“没有媒体愿意刊登这则英文广告,钱江晚报登了,给了我们巨大的信任和创新,那时候也没有人听过阿里巴巴,是钱江晚报给了我们第一次亮相的机会。”

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听说阿里巴巴后,飞赴杭州洽谈投资,在和马云谈了4天后,决定辞职加入阿里巴巴。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蔡崇信两次从软银等投资机构共融资2500万美元。

阿里巴巴就此奔入金光大道。

2000年7月17日,《福布斯》的封面文章第一次对一个中国企业家进行了描写:“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

这个“小个子”缔造了全球最大B2B网站。

接下来的故事世人皆知。

7

2019年5月9日,《浙江日报》创刊70周年,马云登门庆贺,诉说他他跟浙江日报之间的故事。

我第一次上浙报是1993年,当时还在电子工学院教英文。1999年创立阿里,在浙报旗下的钱报登英文广告,让人耳目一新。2000年,浙报第一次提出,阿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市场。

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阿里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企业,与浙报一起成长,浙报不少记者都是我的朋友。

人是报社最大的财富。浙报系的记者编辑是一群有理想有情怀的人。阿里也是有理想有情怀的企业。所以,阿里人和浙报人是‘同一类人’。

真是一类人吗?

此前一天,统计部门公布了各行各业的收益率,传媒倒数第一,且唯一为负。

此前两天,媒体圈很多人都在转发一篇文章《媒体为什么越来越穷》。

20多年前,传媒行业还是一骑绝尘,互联网尚属筚路蓝缕。

20多年后,换了人间。

8

人生有代际,万物有兴衰。

相较于互联网,传媒行业已是“老古董”,颓败乃无可挽回之势,自怨自艾只会自取其辱。

可就互联网行业本身而言,亦在重新洗牌和大分化。

这几天,甲骨文中国区研发中心裁员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

10年前,根本没有人能想到,甲骨文公司会江河日下,它与IBM、EMC等巨头构筑的IOE系统,是互联网行业的地基。

可云时代来临后,地基坍塌,亚马逊、微软、阿里等另起炉灶,亚马逊云(AWS)、微软云(Azure)、阿里云,成为新的技术基础设施。

絮叨了这么多,其实是讲一个关于选择的命题。

1990年代,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第一次来华,他们游览了许多景区。回国后,让巴菲特念念不忘的是三峡大坝工程和神农溪上的那条竹筏,是那些把一生都用在拖曳长船的小伙子们的命运。

巴菲特想,在那些纤夫当中指不定会有另外一个比尔盖茨,但是因为他们出生在这里,他们命中注定要一辈子牵着船过日子。“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的机遇。我们能过上现在的生活真实太幸运了!”

过去三十年,中国如同一泓池水,机遇如同水中的鱼,有些人抓到了鱼,有人抓住后又溜了,还有人始终两手空空。

当年一起活跃在西湖边的英语角,马云现在是首富,女明星们追着他合影。老王、老曾和老张,还要跟广场舞大妈们抢地盘。

参考资料:

1.《杭州六公园:当英语角遇上广场舞》,都市快报,何欣

2.《解读马云的4个故事》,站长之家

3.《滚雪球》,巴菲特